你是個會講話的人嗎? 考上大學時 我以為我會…?
後來發現原來我只是敢講,不是會講。 簡單說就是”多話”,但沒有重點


大一時學長姐舉辦了場孝道倫理演說比賽,因為沒人報名,我還記得當時準備要洗澡,然後 臨時被問說”學弟有事請你幫忙……” “等一下有一場演講比賽,要麻煩你…”。
來得突然,然後就被半推半就了上場,全部只有三個參賽者,都是同班同學… …
這是我人生中的突然而來的第一場演講比賽… 當然不會是各位所想像得到的 非常高亢激昂、節奏、語調非常怪的口語朗讀,(其實這麼多年,我還是不知道 為什麼以前高中的比賽一定要這麼的怪腔怪調,而且一定要那樣 才會得獎。)
人生第一場演講比賽– 第一名
就像各位常聽到我講課的狀況,我不是字正腔圓的人,現在都還不時會跑音,以前當然更慘,但是三個臨時被叫去捧學長場的學弟妹,就這樣急就章的上場。
高中時因為不知道什麼原因,五音不全,唱歌沒有節奏的我,也跟著同學參加詩歌吟唱比賽,詩詞就學會很熟的二首”秋風詞”與”將進酒”… 沒想到 將進酒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。
臨時被叫參與比賽,洗澡時突然想到將進酒的詞句”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,朝如青絲暮成雪”……在這麼臨時不知道說什麼的比賽中,印象當中我從這一段話去做了一下文章,然後 國語不標準的彰化小孩,贏得生平的第一場演講比賽– 第一名,還有獎金忘了幾百元。
演講後-連評審都不想講評… 哈哈
演講比賽結束後,學長姐們依流程請 評審老師講評,我對當時老師的反應很深刻,他快速的 回應了”三個人的比賽,有什麼好講評的” ,其實他想說的應該是” 這麼不專業的演講比賽,沒什麼需要點評的。”
或許因為話多也不怕生,還被找去參加奧瑞岡辯論比賽。這都不是我先前有具備的能力,不是我的守備範圍,當然一開始也是拒絕,後來班上同學有幾個人被找去參加,畢竟有邏輯架構、比我強的人,大有人在,所以一開始我也不是人選。
突然來的辯論比賽…
我不是人選,當然是開心又放鬆的,畢竟不關我的事,我就是看熱鬧就好。
沒想到被找去參加比賽當代表的女同學,在女生宿舍裡,不願意出來參加練習,比賽又缺了一人,或許學長知道我是一個不太會拒絕的人,又找上了我,我被推上第三棒……
緊張說話會大亂無章法的我,還要參加辯論比賽?這感覺已經超出我能力了,我連自己要說什麼都不知道,還要搞懂對方說什麼? 反正學長就說 反正上場就好,輸贏就隨天了。
第一場遇上法律系,然後在對方辯友、我方辯友的攻防中,雙方一團亂打的狀況下,連裁判也亂了,最後二個棄權,三個裁判可能也在不得不要決定輸贏的狀況下,判我們以2:1 拿下第一場勝利。 當然第一場有時間演練,第二場就沒麼順利,豪無懸念的輸了。
我連辯論打什麼題目都忘了, 畢竟贏了有準備的一場,已經是慶幸,沒有準備的一場,當然就輸得剛剛好。
電視、報社記者的歷練 表達力大增
出社會後工作因為學生時期的演講與辯論比賽的經驗,誤打誤撞進入了電視圈,開始了一場電視奇遇記…


這真是一場沒想到的電視記者生涯,國語不標準的彰化百果山下小孩,進入了要求字正腔圓的電視台。一個連捲舌音都搞不清楚的新聞記者出道了……
這是一場硬仗,但沒想到這麼硬,連說話都成問題。我刻意練習的捲舌音,造成發音怪、不自然、不標準,刻意的矯正讓主播也聽不下去,問說” 是不是要到台北上一下正音班?”…
即使是三立電視、台灣人的電視台,台語音太重還是被重重的檢討,經過一段時間的讀報練習、才慢慢的矯正改善。
到電視台上班後,需要面對sng連線,連最簡單的高速公路塞車,都沒辦法完全掌控 ,那時深刻明顯感受到面對鏡頭時的緊張害怕、忘詞,”頭腦一空原來是這麼回事? 剛剛記得的內容 怎麼頓時全忘了,彩排私下要說的話,怎麼正式來時,完全說不出來,重要的事情說完之後,不到幾十秒然後就沒內容了……
恐懼、害怕、忘詞,內容東跳、西跳,這些都不是有人提醒你”慢慢說”,就能改善。只是我剛好有一些機會練習和感受這些挫敗。
這些面對鏡頭的忘詞,剛好成為我後來在口語表達的訓練課程教學中的養份,有這麼多面對鏡頭實戰的挫敗經驗的人畢竟不多。

報紙的歷練 在採訪中練習訪談與對話
我的職涯剛好經過電視、報紙,報紙就不是那麼重視言語流利,但在採訪對話中,也慢慢的感受到問話的學問,但這時候是增加用字遣詞的能力,也讓講話的內容多了一些不一樣的程度。
文字變得優美,不可否認有時也會影響說話的內容,有些人就感受到我說話的文字和表達方式不太一樣,這或許也是一種進步。
廣播主持~ 聽到自己煩人的停頓、重覆
如果你問我”表達能力最明顯改變是什麼時候?” 不是電視、不是報紙,是當廣播主持人的時候。
我在全國廣播主持過短暫的二年左右時間,早安雙響炮、最佳政經事、和生活有故事,其中生活有故事是一個人自己主持,所以會聽一下錄音的效果和說話的狀況。
一聽自己的聲音不習慣就算了,還聽到很多沒必要的贅詞和停頓,所以開始錄音後修剪的”大工程”,一剪下去不得了,錄個三、四十分鐘,剪接後製的時間要一、二個小時。
透過聽、剪的過程,才知道有這麼多沒必要、也沒注意到的收尾詞、重覆詞、停頓,有時會不斷的出現” 這個、這個、這個”,說話開頭會不自覺的 “那、那、那”,錄音重覆聽才知道這些字話是餘的,我自己聽起來也不舒服,後續的錄音中就有意識的刻意去避免。
要非常感謝廣播主持這段時間,畢竟很少人有機會會去完整的聽、剪接自己說話三、四十分鐘,這個過程也讓自己感受到,忘詞時 寧願選擇沉默、停頓,都比那些多餘無意義的字要好。口語表達上課中我能獲得上課同學的肯定,跟這段時間的歷練有明顯的關係。

口語表達課超高評價的原因
我在中國生產力中心開設的口語表達課程,第一次去代課就獲得學員的超高評價與肯定,我個人覺得就是因為”我是苦過來的人”,我知道來上課學員的需求,他們想改善的問題,也知道可能面臨哪些問題?
你找一個 原本就很會講話的人,來教你口語表達,或許他根本都不知道你問題出在哪? 也搞不懂講話有什麼好緊張的? 而我是一個把職涯中最難講話、挑戰最大、面對鏡頭出糗的狀況都完整經歷過一遍,我猜想這或許就是學員喜歡和肯定我的原因。
口語表達的必學之路
在這個資訊爆炸、競爭激烈的時代,會說話的人更容易被看見;能讓人想聽下去的人,更能贏得掌聲與機會。很多人以為「聲音與口語表達」只是演講比賽或專業主持人才需要,但事實上,無論你是在會議中發表簡報、面試中展現自信,還是課堂上與學生互動,甚至只是日常溝通,聲音與口語都是你職涯中最關鍵的武器。
聲音能打動人心,語言能創造價值。這正是我一路走來,在新聞現場、企業管理與教學培訓裡,不斷淬煉出來的信念。我深信,每一個人都能透過練習與技巧,讓「普通的聲音」轉化成「專屬於自己的魅力」。以下的文章,將帶你循序漸進,從基礎到進階,找到你專屬的表達之路。
主題一:口語表達的基礎養成
每一個人都擁有聲音,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聲音。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聲音平淡、表達單調,甚至覺得「自己不是會說話的人」。事實上,口語表達的魅力,並不是天生注定的,而是可以透過刻意訓練與練習逐步養成的能力。從聲音開始,就是進入口語表達世界的第一步。
聲音是最直接的印象管理工具,它能讓你在陌生的會議中,快速建立專業感,也能在簡報時,讓內容更具說服力。透過正確的發聲方式與呼吸技巧,你能把聲音從單薄轉化為有層次、有力量,進而帶動聽眾的情緒。除了聲音的訓練,還要搭配語速、停頓與重音的運用,讓表達更具節奏感,避免「平鋪直敘」的沉悶。
在基礎養成的階段,除了專注於聲音本身,也要學會簡單的實用方法,例如掌握三個核心技巧:清楚傳達、抓住重點、並且適度加入情感。這些方法不僅能提升溝通的效率,更能讓你的話語帶來影響力。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場合,當你能駕馭聲音與口語表達的基礎,你就已經跨出了自信的第一步。
延伸閱讀:
主題二:口語表達的演講技巧
當你站上舞台或是面對一群聽眾時,真正的挑戰才開始。很多人覺得演講就是「把話說完」,但事實上,演講是一門「如何讓人想聽」的藝術。口語表達的演講技巧,核心在於:你不只是在傳遞訊息,而是要讓訊息進入聽眾的心裡。
短時間內提升演講力的方法,首先是專注於結構。好的演講不需要長篇大論,而是需要清晰的開頭、明確的重點,以及有力的結尾。其次,是學會與聽眾互動。眼神交流、語氣變化與肢體動作,都是引導聽眾專注的關鍵。當聽眾覺得你是在與他們「對話」,而不是「對著空氣念稿」,自然會更願意留下來聽完。
當然,許多人面對舞台的最大障礙是「恐懼」。怯場並不是能力不足,而是一種心理反應。透過事前練習、自我暗示與模擬場景,每個人都能逐步克服緊張。真正的演講高手,不是天生無懼的人,而是懂得把緊張轉化成能量的人。
如果你想在舞台上更有自信,請記得:演講不需要完美,而需要真誠。當你能真心地與聽眾分享,口語表達的演講技巧就能幫助你,讓你的故事被聽見、讓你的價值被看見。
延伸閱讀:
主題三:口語表達的職場應用
在職場裡,口語表達的力量往往被低估。許多人專注於專業能力,卻忽略了「怎麼說」才是能否被認可的關鍵。事實上,職場就是一個不斷需要展現口語表達的舞台:簡報、會議、面試、談判……每一次發聲,都是影響他人觀感的重要時刻。
以面試為例,履歷可能讓你獲得進場的門票,但能否留下深刻印象,往往取決於你的臨場表達力。自信的語氣、清楚的邏輯,以及從容的應對,會讓你在短短幾分鐘內,展現出超過文字所能傳達的專業感。而在簡報場合中,口語表達更是不可或缺。數據與圖表需要靠聲音賦予生命,才能真正說服主管與同事。
職場應用的另一個關鍵,是能夠把「專業內容轉化為容易理解的語言」。許多優秀的專案,往往因為表達方式過於艱澀,導致價值無法被看見。口語表達的能力,正是協助你把複雜化繁為簡,讓人快速理解並接受的橋樑。
因此,無論你是職場新鮮人還是資深主管,都應該重視口語表達的職場應用。因為每一次能自信表達的時刻,都是你影響他人、推動專案,甚至改變職涯的最佳機會。
延伸閱讀:
發佈留言